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关于学习国家民委创建工作新观察有关评论 文章的通知

来源: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2-04-2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各县(区)民族宗教局、钒钛高新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

现将近期国家民委创建工作新观察刊载的《紧扣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9篇评论文章转发你们,供大家学习参考。

请你们结合各自创建工作实际,认真对照创建工作新观察评论文章有关要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国家民委新修订的测评指标为指挥棒”“风向标,树立创建工作永无止境的思想,坚决避免牌子到手 创建到头的问题,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创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助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1.紧扣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2.没有了示范性,就要摘牌

3.创建工作要做到四个并重

4.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根在基层

5.创新才能出彩

6.社区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大舞台

7.考核评价必须严起来

8.用好新的测评指标指挥棒打造创建工作升级

9.坚决避免牌子到手 创建到头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2413

 

 

附件1

紧扣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主线决定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鲜明主线。只有紧扣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彰显群众性、富有创造性,才有蓬勃生机与活力。

伴随着共和国铿锵步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过不平凡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起步发端,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广泛开展,再到新时代的创新推进,每一步都呼应着时代的主旋律。当前,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社会状况深刻变革,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丰富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各族人民利益所归、中华儿女人心所向、时代前进大势所趋。这从根本上决定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方向、导向、走向。

当前,围绕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已成为共识,但部分地区、单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把主线当口号,实际没有调整工作重心,缺乏落地举措,在强调共同、增进一体方面鲜有建树;有的虽有做工作的强烈愿望,却把不准方向尺度,出台的政策举措反而突出、强化了民族差异。出现这些问题,主要症结一方面在于对主线的认识还不深刻,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缺乏清晰思路;另一方面在于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思维、路径依赖,没有积极根据主线去调整工作思路、探索工作路径。

如何紧扣主线开展创建?就是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要围绕增进五个认同来规划内容、拓展阵地、提升成效;民族领域各项政策举措要对照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时废改立、调整完善;文化传承与弘扬不能只强调某一民族文化而忽视各民族共享的中华优秀文化;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要聚焦互嵌,重在密切各民族空间上的接触、经济上的联系和情感上的亲近;经济社会发展要赋予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人心的内涵,将丰厚的物质成果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动力。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崭新的时代课题,既需要上级加强顶层设计和指导,也需要基层立足实际主动探索、大胆创新。要有耐心,深入细致地分析本地实际,找准工作的着力点;要有决心,坚持事不避难者进,勇于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挫折;要有恒心,相信一件接着一件干,一步跟着一步往前推,最终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小胜为大胜。

 

附件2

没有了示范性,就要摘牌

    既为示范,就要立得住叫得响。命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就是要立好标杆、树好榜样,让大家去学习、去仿效,进而推动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获得命名的示范地区和单位,如果没有自我加压,一段时间之后工作滑坡,那示范的牌子就降低了含金量、公信度。

示范需要打破终身制。命名是基于过去的成绩,如果工作倒退不再具有示范作用,那这样的牌子反而会形成误导。基于这种考虑,2020年,国家民委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办法》中,规定了示范实行五年动态管理、到期称号即失效的届期制,使得示范命名不再一劳永逸,让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成为过去时

示范不能有硬伤。现实中,个别示范区示范单位不同程度出现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问题,有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有的放松要求、原地踏步,凡此种种势必造成工作难深入、效果打折扣、群众不满意的后果。如果再出现对重大风险隐患研判不及时、处置不到位,发生涉及民族因素重大事件或影响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等,就更不能等到五年期满自动失效,而是要果断及时摘牌,让其退出示范行列。

摘牌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摘牌是为了促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地区和单位,坚持贵在平时、严在日常,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摘牌是为了推动示范区示范单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始终保持先进性示范性。摘牌是为了挤挤水分,把滥竽充数者摘出来,对那些长期严格要求、苦练内功、名副其实的示范区示范单位给予肯定和交代。摘牌是为了鞭策,激励不进则退的示范区示范单位对照更高的标准快马加鞭、奋起直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持续提质提效。

 

附件3

创建工作要做到“四个并重”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实践载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应着力从以民族地区为主,转向民族地区与散居地区并重、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并重、农村与城市并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会各行各业并重

对标四个并重的新要求,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大部分民族地区创建工作覆盖面广、载体丰富、举措务实,相对而言,一些散居地区创建工作还存在局限;部分西部地区创建工作以点串线、以线连片、统筹谋划,相对而言,一些东中部地区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还不甚清晰;一些城市创建工作对象明确、措施具体、发展迅速,相对而言,农村创建工作还不见起色;部分地方党政机关搞创建工作热火朝天,但其他各行业尚在起步。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片面地认为创建工作的对象只是少数民族,忽略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做到四个并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应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创建工作的主线,弄明白56个民族都是创建工作的对象,意识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新时代创建工作早已不是“做与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做好是职责所在,不做是缺位失职!

做到四个并重,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散居地区应聚焦开展分众化、精细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做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东中部地区应着眼创新理念,把创建工作重心放到带动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目标上来;农村应着力在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各民族同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赋予发展以凝聚人心、民族团结的内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的理念成风化俗,纳入村规民约;应支持社会各行各业的热心群体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来,有序建立民族团结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从事创建工作,注重吸纳和培育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参与创建。

做到四个并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要在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多一些精耕细作,多一些浸润熏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深入人心,一旦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就会带来量的提升、面的扩展,最后引起质的变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只有将“四个并重”做到了、做好了,才能够保证创建工作的长期、协调、健康发展。

 

 

附件4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根在基层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端于基层。195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率先决定,把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创造性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新疆把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内蒙古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多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促进民族团结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从局部到全国、从部分试点到广泛示范、从简单活动升级为系统工作,创建的序幕徐徐拉开,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服务于基层。团结固,则百业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就是以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为出发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过程,就是让各族群众在创建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
浙江宁波立足基层社区工作实际,探索了以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四微建设,在基层社区建立多个四微载体,面向各族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社区服务,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余留芬,自2001年成为贵州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奔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让村级产业和群众收入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贫困落后的彝家村寨成为如今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各族群众过上了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力在基层。各族群众是创建工作的主体,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首创精神,激发出创建工作源源不断的活力。西安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全面实行本科生住宿书院育人模式,各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实现了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有生力量,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江苏省张家港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举办民族团结·石榴花开等品牌特色活动,积极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为服务各族群众搭建了直通桥、暖心家,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新疆阿克苏地区相继成立各级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建设者、维护者、促进者,共同推动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塔里木河两岸。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征程中,创建工作不断迸发出勃勃生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深植根于基层,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

 

 

附件5

创新才能出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围绕主线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其中创新方式载体尤为重要。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起步发端,到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在工作抓手上的探索与创新,是创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建工作由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拓展至有些地区的进景区、进家庭、进岗位等“N;由培育示范县(旗)、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具体的,扩展为创建示范州(地、市、盟)等一定的,又延伸到有些省区开展全域创建,西藏、新疆正式启动模范区创建。特别是一些源自基层的经验做法,往往小平台发挥大作用。比如,河南在总结邰和大新庄两个村庄新社亲各族群众世代友好交往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数百个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同心圆·共发展行动。新疆阿克苏地区在王三街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引领带动下,陆续成立了10余个类似的社会组织,团结了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共创共建。这些焕发了创建工作的新活力,激发了新动力。

同时,从全国范围讲,创建工作吸引力不够、感染力不强、覆盖面不广的问题依然存在。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打破惯性思维,克服路径依赖,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努力探索更加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工作载体。

创新要聚焦工作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鲜明主线。创建工作要着力在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上下功夫,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上求突破,推动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嵌入式发展计划、民族地区旅游振兴计划等,真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贯穿工作的始终。

创新要体现时代特点。顺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以及大数据平台等,大力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发挥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多用文化浸润的方式开展工作。利用好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工作机制,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交往交流活动。不只运用行政手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化手段,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创建。

创新要突出群众特色。把创建工作下沉到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连队等基层单位,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让创建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基层创建工作的重要方式,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创新作为。

创新要注重工作实效。避免新瓶装旧酒,载体形式是新的,内容仍然是旧的,工作没有针对性,不解决实际问题。防止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看起来新亮点新品牌不断,实际上华而不实,本末倒置。要找准创建工作的切入点,从小切口入手做活民族团结大文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创新的土壤最肥沃,要通过方式载体创新,不断推进工作提质增效,使创建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

 

附件6

社区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大舞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共同场所。在广大社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抓手,是建设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社区环境的重要实践。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当好中央精神的传播者。用群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能够体验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党的民族政策等,让中央精神准确传导到基层。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标语、网络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居民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精心组织开展模范典型宣讲、成就展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营造良好氛围。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当好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推动者。要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地方节庆等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交流联谊活动,陶冶情操、融洽感情。充分利用网上和网下载体平台,在社区、小区、楼宇单元、社会组织等大力开展让各族群众能够充分交往交流交融的微活动,推动各族居民形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好家庭、好邻里、优秀志愿者等先进典型评选,让身边人身边事引领带动更多居民崇德向善、睦邻友爱。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当好群众贴心的服务者。依法为各族居民提供均等化、精准化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根据需要,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合理照顾风俗习惯,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尽快融入城市和社区。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区各族居民情况,收集诉求、倾听心声,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增强各族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当好汇聚合力的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各族居民、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作用,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家喻户晓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王兰花就是一位社区工作者,她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在宁夏创办了王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广泛引领和带动了志愿服务热潮,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肯定,也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牵动着民心。社区工作看似都是小事,但一件具体的小事对于居民个人或家庭来说,常常就是大事、急事、难事,办好了三冬暖、办不好六月寒。在社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就是要紧贴各族居民所想所盼,帮助大家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安居乐业,让社区大家庭家和万事兴

 

附件7
 

考核评价必须严起来

考核评价作为示范评审命名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犹如指挥棒”“风向标,发挥着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把关正向的作用。选树立得住、叫得响的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作用,考核评价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考核评价,关键是将突出主线作为衡量标准,严格考核各地各部门是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纲”贯彻至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有针对性地围绕当前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选树在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能够作出表率的示范典型。

考核评价标准要严。应建立健全综合考评机制,统筹设置科学规范、符合实际、与时俱进、准确精炼的测评指标体系,明确考评的标准、要求和方式,让考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抓住核心任务,严格考核不同区域、类型单位是否能够结合实际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落实落细,是否在创建工作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方面创新推进。

着眼创建实效,严格考核是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现代化建设方面成效明显,是否聚焦群众的现实需求,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瞄准工作创新,严格考核是否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探索形成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和复制推广意义的经验做法。

考核评价过程要严。坚持依规开展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规范推荐评审程序,按照逐级推荐的要求,把好关、担起责,评审结果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创新考评方式方法,除了用好调查问卷、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外,还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测评方法,视情况引入第三方评估,结合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综合评估。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坚决避免形式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聚焦常态化工作,不搞突击迎检,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从多年的实践看,在全国选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每年命名一批示范区示范单位,极大激发了基层创建热情,推动形成了争创典型、勇于示范的良好创建局面。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决避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只重突击迎检、不重常态长效”等问题和倾向,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含金量”和“公信度”。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引领创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行,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努力,全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

 

附件8

 

用好新的测评指标“指挥棒” 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

测评指标是衡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起的是指方向、定标准的作用。及时调整完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是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创建工作自身不断创新发展、提档升级的必然要求。

近日,国家民委修订并公布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测评指标,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的重要要求,新指标在设置测评项目、细化测评内容、确立各项权重时,

鲜明突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明确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等重点任务;

突出了对西部、东中部地区的分类考核,提出不同的工作侧重,指导各地立足实际找准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关键点;

突出了对工作实效的考核,强调创建工作要杜绝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花架子”“空壳子”,引导各地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努力融入地区行业中心工作,以各族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来评价创建效果。

对于新指标,要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其蕴含的价值导向,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纲”和“魂”,为各项工作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芯片”,驱动创建工作始终围绕主线、彰显主线、服务主线。

要广而告之。通过广泛宣传、深入解读、系统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所有创建地方和单位都明确新标准新要求,也让各族干部群众都感知到创建工作的新内涵、新气象。

要深入实践。引导各地切实按新指标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载体、新举措。

要依标评审。切实发挥好新指标的“指挥棒”作用,严格按照标准开展选拔推荐和评审命名,实现精准考核、规范考核,真正选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做在前、走在前的示范典型。

完善测评指标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各地要把准工作方向,创新思路方法,完善实施细则,把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使创建工作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9

坚决避免“牌子到手 创建到头”

命名示范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工作手段,目的是通过示范,激励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对标先进,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涌现出一批创建成效突出、群众认可、示范推广意义强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但个别示范区示范单位也存在“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问题,亟须纠正。

拿到牌子是新的起点。世间万物,变动不居。党的民族工作形势任务发生变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目标、内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内涵、要求也应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被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是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体现;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是创建工作新的起点。各级示范区示范单位应尽快进入新状态,既要继续保持争创示范时的“冲刺势头,还要积极领跑,持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深化工作是新的任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要想始终走在前、作表率,就必须紧跟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这是当前创建工作的根本遵循。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着力深化内涵,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让创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

着力丰富形式,在“七进”基础上,推动创建向家庭、岗位等延伸,采取更加多元的方式,推动创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着力创新方法,加强分类指导,严格动态管理,扩大社会参与,特别是要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以更具影响力、感召力的方式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永无止境是新的要求。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取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命名不是终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只有从做得好做得更好不断前进,持续在突出主线、落实主线上下功夫,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在创新抓手和载体上不松劲,在扩大影响和创造实效上开新局,才能打造创建升级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审核: 毛定超   责任编辑: 丰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