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背着”傈僳族文化行走的人

来源: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2-06-1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答案。“把传承和推广傈僳族文化当作事业做下去。”这是今年38岁的谷艳给出的答案。

从法国留学回到家乡盐边县红果乡三滩村,谷艳接过了传承、推广傈僳族文化的接力棒。一个个创新想法、一件件文创产品、一份份建议提案……谷艳戏称自己是“‘背着’傈僳族文化行走的人”。

扎根村里,守住乡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让我最受触动的一句话。”谷艳告诉记者,对傈僳族灿烂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来源于父辈的耳濡目染。小时候,父辈共同做企业,在村里修路建桥、捐资助学、挖掘保护傈僳族传统文化,先后设立了全国首个傈僳族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了盐边县傈僳族研究会,被评为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企业。

回村传承推广傈僳族文化,在谷艳看来,是“踩着父辈的肩膀继续前行”。在法国留学时主攻摄影的她,把目光从三滩村望向了更远的地方。从盐边县到云南省怒江州,在大量傈僳族聚居的村落里,她通过走访、采风、摄影,全方位深入了解傈僳文化的起源、走向以及保护传承急需发力的点,确定了走“静态的文物展示与活态的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路子,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团结带领村里的傈僳族手工艺人,做傈僳族服饰、刺绣等手工艺品,不定期开展傈僳族文化主题活动。在盐边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先后成功申报傈僳族非遗项目6项、非遗传承人12人。

2019年,在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盐边县政府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较好的三滩村投入专项资金,建成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谷艳及其团队受到了莫大鼓舞,在传习中心设置了“阿木诗依”设计工作室,与三滩傈僳酒家、县傈僳族研究会合而为一,在探索“非遗+文创+文旅+农产品”的传承发展模式中,建强傈僳族文化基地,让前来三滩村的游客品尝不一样的特色饮食、体验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带走不一样的旅游产品。

“现在,定期到三滩小学去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记住乡愁,是我们团队的重要事项之一。”傈僳刺绣非遗传承人贺正荣告诉记者,传承重要的是培养传人。

2019年12月,三滩村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成为攀枝花市首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2020年8月,传习中心被评选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发展基地;2020年11月,传习中心被授牌为攀枝花市博物馆总分馆体系第二批分馆,同时挂牌“青年之家”及“妇女微家”。

行走都市,向外传播

2022年5月16日,在西南民族大学的一间展厅里,艺术学院学生刘佳瑶将自己的毕业设计——傈僳族文化绘本里的刺绣、弓弩、神话传说等插图,一帧一帧放大为展品,举办了一场内容新奇的展览,吸引了很多师生前来观看。

“这些图案将作为设计元素,应用到T恤、笔记本、茶杯、手提袋等日常用品的制作中。”6月8日,刘佳瑶的指导教师周文晓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将形成独特的视觉系统,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这是一次关于“诗和远方,如何照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现实”的实操,真正的“幕后推手”是谷艳。在去法国留学前,西南民族大学是她的母校,周文晓是她的老师,刘佳瑶是她的学妹。

2014年,摄影师曾年的肖像摄影展“自四川傈僳族乡至法国香槟阿登大区”,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的官方文化交流项目之一,在法国和国内展出。全程参与拍摄的谷艳第一次深刻意识到,民族文化要实现真正的传承保护,必须“走”出去,必须拓宽“乡村”与“城市”的融合渠道,必须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可支撑的产业,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共生共长。

基于这个认识,谷艳不断尝试扩大民族餐饮、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传说、民俗活动的阵地和渠道,推动民族文化“向外传播”。

近年来,在盐边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下,谷艳曾作为代表参加“第十六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傈僳学创建与傈僳族发展专题”会议;任职市、县政协委员期间,谷艳提交了多个关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提案;参与央视《走遍中国》——盐边系列片、《乡土》栏目——傈僳人家的特别婚事、大型纪录片《追赶太阳的民族——中国傈僳族》等拍摄。2021年6月,谷艳身兼组织者、解说人等多重身份,组织三滩村非遗传承人参加“百绣百年颂党恩”首届川渝非遗绣活大赛,最终团队成员贺正容喜获大赛铜奖。比赛结束后,谷艳又带着团队参加首届“国风西南 艺术重庆”国风艺术大赛,第一次将傈僳族传统服饰、原生态唱法、葫芦笙及三弦音乐融合搬上现代时尚舞台;同年,“阿木诗依”傈僳霓裳在第二届中国妇女手工创新创业大赛中,从全国1305个项目中突围,进入全国初创型团队前15强。

如今,谷艳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人,国内外的亲友、老师、同学,市县部门公务人员,乡村里的能工巧匠,都成为源源不断推动她事业发展的力量。谷艳开始计划与院校合作,申请做研学基地建设,打造文化展示空间,促使乡村民族文化传承人及手工从业人员致富增收。

今年一开年,谷艳就驻扎在成都,与多所高校、公司、企业对接、洽谈,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研化、项目化、产业化努力奔走。

从2019年至今,盐边县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持续开展非遗静态文物展、活态文化传承体验等活动,并策划制作宣传推文,在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学习强国、四川观察、攀枝花日报等官方媒体累计点击量达200余万次,每年接待市内外参观者5000人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