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四川省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二)

来源: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0-05-08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盐边县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按照县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安排,全县一盘棋,敢担当、善作为、重实效,抓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有利契机,注重互促双推,扎实取得了力战疫情、务实创建的好成绩、新战果。

   (一)织牢一张防控网——快行动、谋抓手、广发动、全覆盖,在扎实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阵地上,推动疫情防控有序开展,融入全县一盘棋,构建联防联控网

   1.快速集结——全县干部职工在大年除夕全员到岗,第一时间开展防控工作

   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通过工作微信群、QQ群、视频会等方式,迅速将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传达到本系统所有干部职工,要求大家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依托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中已经形成的工作路径、阵地,组织、指导各乡(镇)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倡议书、宣传资料等,加强疫情防控宣传;结合市委和县委主要领导督导检查宗教场所所提出的工作要求,民族宗教局迅速安排人力、物力,对全县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布防,组织、指导、督促各宗教活动场所查漏补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实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2.举措连发——以超强举措,从制度上筑牢疫情防线,率先在全市推出移风易俗“两报两禁三严”等创新方法

   疫情防控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尤其是边远民族地区的乡村,为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加强疫情防控的制度防线,在全县公共卫生I级响应23条措施的基础上,为有效抓实疫情防控、加大对民族地区移风易俗整治,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月3日,盐边县率先在全市出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规范少数民族地区丧葬活动的紧急通知》,核心是“两报两禁三严”,即大力倡导文明办丧、节俭办丧,出现少数民族死亡情况,户报村(社区),村(社区)报乡(镇)人民政府,实行备案报告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环境的行为,禁止任何封建迷信活动;严格控制参加人员,严格防护措施,严把食品安全关。

   制度执行以来,盐边县民族地区全面落实“红事推迟办、丧事简化办”的防控要求,取消婚宴、寿宴、丧宴等大型聚餐110余起,其中,格萨拉彝族乡在疫情最吃劲的防控期,有7名老人去世,均简化丧事程序从快安葬。

   制定发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宗教领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依法、依规暂停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取消各类宗教活动;先后出动150人次,督导检查全县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劝返从事祭拜活动的各族群众2500余人次;各乡(镇)在宗教活动场所粘贴禁止活动告知书400余份,粘贴警示标语并派专人进行把守。

   3.筑网防控——筑阵地、建联防,把疫情防控网扎牢在基层一线

  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网织牢疫情防控的网,在县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和乡(镇)、村两级责任,压实压紧属地责任和部门责任,明确个人责任,迅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乡(镇)、村(社区)每两天督导检查一次、村(社区)必须每天检查核实一次,做到每个乡(镇)、每个宗教场所都有乡(镇)负责人、村级责任人。

   各宗教活动场所加强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应急值守人员到位、联络畅通、反应及时。

   充分发挥“多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团结大家庭作用,宣传发动各个民族乡镇、村组干部和党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动员区划调整后建制村离岗的村社干部加入到一线监测卡点工作中,形成全县240余支各级党群、群团应急先锋队在3236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各司其职,父子、兄弟、夫妻共同抗疫的组合随处可见,凝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二)打赢一场保卫战——抓落实、创方法、树先锋,吹响抗疫冲锋号,心相连手相牵向疫情攻击前行,实现全县零病例

   1.着力疫期社会稳定,抓实有“温度”的防控

   为主动、有效融入全县疫情防控的大局,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立足社会稳定和谐,用有“温度”的防控,持续把党委、政府的关爱、慰问送到防控一线,保障乡村一线战疫人员充足的粮食、米油等生活物资,切实解决疫情期间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防控物资急需、生活困难等问题,陆续向桐子林镇百灵寺、永兴镇兴盐寺、红格镇天主教堂等3个宗教活动场所提供96斤消毒水(原液),酒精3桶,测温枪各宗教场所一只,发放口罩200余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夯实基础。

   2.点面结合,严防死守,构筑疫期防控坚固防线的圈层阵地工事

   疫情防控初期,为了尽快把党和政府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传递到每一个乡、村、户,提高群众对疫情的了解和认知,全覆盖、高质量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尽快建立有序的疫情防控秩序,盐边县针对县域高寒山区众多、地广人稀、多民族聚居且为数众多的民区群众不懂汉语的实际情况,发动群众智慧,集思广益,创新出“双语播报”方式,即普通话与彝、苗、傈僳等民族语言相结合,制作相对应的视频、音频、动漫防疫宣传方式。迅速将“双语播报”推而广之,集束式在我县边远民区乡村利用村组宣传栏、公告、农民夜校、广播“村村响”、流动高音喇叭及各类新媒体开展全方位、高密度、广覆盖宣传引导,确保6.24万少数民族群众及全县宗教场所应知尽知。

   在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上,盐边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效性,推动以乡、村、组为单位的网格化地毯式排查、宣传、防控,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面对春节假期4000余少数民族同胞务工返盐、探亲人员,牵头、配合各民族乡党委政府在30多个村的100余个监测点、主要乡道、村道上,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及卫生院医护人员对务工返乡人员进行实名登记、逐个体温检测;劝返外来人员,严禁疫区人员进入境内,同时对回乡人员实行专人监管制,确保14日之内居家隔离,且每位返乡务工人员与监管人员都签订承诺书;对回乡人员进行实时跟踪管控,落实乡村组干部包案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有效杜绝了疫情携带传播的隐患。

   积极协调县级相关部门,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家族式禁毒防艾成员、乡村遵法评理会等载体,依法依规宣传防控、化解矛盾。

   3.引领带动,防控新方法、抗疫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在举全县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段,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民族团结进步中引领带动,壮大力量,一大批抗疫先锋、先进典型、防控好方法涌现出来,形成了人心归聚、团结战疫、守望相助的良好态势。

   盐边县温泉彝族乡热水塘村支部书记钟贵祥,因病于2019年12月份做了脚趾切除手术,左脚三根脚趾切除,一直住院观察。疫情爆发后,作为一名多年的老党员,钟贵祥看到微信工作群中乡党委政府及各村村支两委都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中,他觉得自己是村里的主心骨,不能只在医院里看了,于是不顾医生的劝诫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上,每天在村里的犄角旮旯、颠簸山道、村民院落里跛着脚奔走10公里以上,戴着反复使用多天的口罩,挨家挨户宣传防控知识、值守疫情卡点,赢得了村民的普遍尊重。

   位于大山深处的共和乡,部分群众因地理原因暂不能收听到“村村响”的疫情防控知识,乡公益电影放映员安顺国站了出来,将自己的私家车改成“流动宣传车”,在车上安装“大喇叭”,根据各村人员居住情况,采用汉彝双语交叉模式播放,极大配合了乡党委政府“全面动员,全民参与疫情防控”的号召。安顺国的“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的好方法也迅速在全县各民区乡推广。

   地处择木龙广袤山区的红宝乡,是全市唯一一个苗族彝族乡,最偏远的行政村与乡政府距离70公里,且山高崖陡、河谷深切,为了在疫情防控中切实做到“不漏一户、一人”,该乡党委政府把全乡各行政村分为5个区块,创新出“分区宣传、划片防控”的好办法,节约了人力物力,提升了效率效果。

   在格萨拉彝族乡与温泉彝族乡交界处的野麻地村,海拔2800多米,冬春昼夜温差大,寒风刺骨,吹在脸上犹如刀割,而村医苏正祥在“晚上盖三床被子都打抖”的、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的卡点上,坚守了整整30天。始终按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做好往来车辆和人员登记,认真检测进出人员体温和症状监测,尽心尽责守护着卡点。

   正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带领下,在民族团结进步的推动下,盐边县无数个先锋模范、先进典型激发了抗击疫情的磅礴之力,截止4月27日,全县无病例。对此,中央级、省级媒体宣传报道200余次。

   (三)掀起一股发展潮——定好向、聚拢心、形成力,迅速把抗疫阻击战阶段性成果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新动能

   1.借势发力,下达2020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任务书、时间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盐边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打了一场严防死守的全域阻击战,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体系新经验。

   在此过程中,全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困难当机遇,民族大团结同进步的热情高涨,为加快民族地区统筹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盐边县委、县政府站高谋远,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把抗击疫情的成绩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成果运用,于3月6日,出台了《盐边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攻坚工作方案》,就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县下达了任务书、时间表。

   2.拉出工作清单,加快实施,把疫情防控的合力转化为抓实发展、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合力

   为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进度有序推进,在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机制下,各部门、乡镇把创建工作有机融入到“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的氛围中去,拉出工作清单,上下联动、配合、协调推动工作。

   为着力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全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4154.4万元,针对全县35个已退出贫困村(边远民区村34个)、3782户17330人已脱户(少数民族群众占比80%),实施4大类32项174个项目。

   目前,在疫情防控持续深入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组建4个工作组,由4名分管领导带队,全面组织实施2020年脱贫攻坚既定的项目建设,县脱贫办等部门以及乡、村、组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近1000人的“部队”全部压到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 10 个乡(镇)一线,驻进村庄、人盯项目,按“类”施策,照“表”开工,总攻6月30日,4大类174个脱贫项目全摆动。多部门“点对点、一站式”为民族乡村农民工外出务工开展直达运输服务,组织开通“春风行动”务工返岗专线,有序恢复农村客运、城市公交、县际班车、定制公交等正常交通方式,不断提升民区群众的认同感。

   为着力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步伐,全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衔接,大力推进农业春耕生产,组建了6个县级农业稳产保供服务团队,实行“一事一案”“点对点”清单式管理和限期办结销号工作机制;累计派出11批47人次农技专家工作组,深入以民区乡村为主体的春耕生产现场指导,同时加大边远民区山乡种子、化肥、农药等要素保障,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小春播种面积 12.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播种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有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