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医心筑同心 书写民族团结进步健康篇章

来源: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5-07-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步履坚实,以医者担当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的温暖答卷,为地方民族团结进步与健康事业双向赋能。

  贴心服务 情暖各民族患者

  “阿玛,你的药拿好,一天三次,记得是饭后才能吃药哈,记不得了记得让家里面的孩子看说明使用,或者再来我这边咨询哈。” 在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厅的“万事我帮您”服务台前,志愿者正细心地为彝族患者讲解用药细节。这温情的一幕,正是医院以服务平台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故事。

  我市作为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有汉族、彝族、傈僳族等 44 个民族在此聚居。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19.4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8.2%。为了给各民族群众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2020年,医院推出“万事我帮您”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导诊咨询、双语翻译、应急帮扶、文化关怀等多项实用功能,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切实为各族群众打通了就医“最后一公里”,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更广阔的医疗服务领域绽放。

  医疗帮扶 跨越山海传递希望

  “多亏了远程会诊,我女儿的眼睛才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去年木里县两岁女童央措在与小朋友玩耍时不幸被石头砸伤左眼,伤情严重,危急时刻,家属通过该院与木里县中医院搭建的远程会诊平台,与该院眼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最终,成功保住了央措的左眼。

  2016年末,该院正式成立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为周边民族地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并建立了“攀西远程医疗协作联盟”,这种跨越山海的医疗帮扶,不仅传递了希望,更搭建起了一座座民族团结的桥梁,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医疗资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情谊。

  截至目前,该院共为受援民族地区医院免费提供远程会诊服务200余例,远程心电服务8000余例,远程影像服务1500余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7年,该院与木里县中藏医院开启医疗帮扶合作,分批选派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医疗骨干奔赴受援地,不仅带去先进技术,更全力开展“传帮带”,助力医院创建二甲,实现了从“能看病”到“看好病”的跨越。

  文化传承 传统医学绽放新彩

  2024年12月21日,该院成功举办攀枝花市第四届中医药文化节暨第六届膏方节。每一次活动,该院都会积极邀请各民族群众参与,通过中医专家义诊、中药炮制与膏方制作展示、中医养生操表演等活动,让各族群众这里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带动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

  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正阔步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主体责任,坚定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患者提供普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看病就医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共筑各民族健康家园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审核: 罗庆   责任编辑: 毛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