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擦亮“阳光正心”品牌 协同共育新人​

来源: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5-04-1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与家庭幸福以及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紧密相连。攀枝花是多民族散杂地区,确保各民族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非凡。攀枝花市紧紧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对心理健康的关键影响,全力实施全域 “阳光正心” 工程,精心打造 “阳光正心” 教育品牌,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夯实教育根基,也为各民族青少年的心灵注入温暖阳光,让这座幸福之城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个民族青少年的心中。​

  (一)推进协同共治,健全 “心育” 机制​

  坚持市县统筹规划,创新探索出独具特色的 “1 + 5 + N” 心育机制。构建起 “1 个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5 个县(区)学生心理辅导中心 + 109 所中小学心理辅导室” 的心链网络体系,实现对各民族聚居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覆盖。积极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 “教联体”,精心组建 115 个家庭教育讲师团,严格选拔 1135 名家庭教育讲师,特别注重讲师团队对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融合,为各民族青少年家庭提供贴合民族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二)坚持思政引领,点亮心理明灯​

  推出 21 所 “阳光正心” 试点学校,大力推进 “思政 + 心理” 融合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与心理教育全过程,引导各民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深入实施书记、校长 “同上一堂思政课”“优质思政课打造计划”,遴选展播思政金课 50 余节,其中 1 个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荣获全国特等奖。积极开展 “攀枝花开 奋斗我在”“赋能青春 做自己的光” 等主题活动 1600 余场次,在活动中融入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与案例,让各民族青少年在参与中实现树立正确价值观与塑造阳光心理的良性互动。​

  (三)优化支撑保障,增强心理韧性​

  建立起县(区)、学校、班级三级预警系统,实现 “教育 — 监测 — 预警 — 干预” 一体化高效运作,全方位守护各民族青少年心理健康。运用自主研发的 “i++” 心理测评系统,每年对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全员心理筛查,从学习焦虑、过敏倾向等 9 个维度为学生绘制大数据心理画像,目前已建立 “一生一档” 心理健康档案 21.7246 万个,精准掌握各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小学配置心育副校长、副班主任试点工作,实施心理辅导教师 ABC 三级资格认证制度,大力培训心理健康教育 “种子教师” 3358 名,提升一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确保为各民族青少年提供专业且多元文化包容的心理支持。​

审核: 罗庆   责任编辑: 毛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