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格萨拉彝族乡

来源: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4-02-2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基本情况。格萨拉彝族乡位于盐边县西北部,距离盐边县城152千米,距离攀枝花市区124千米。全乡辖区面积334平方千米,居住着彝、汉、纳西、傈僳、普米等多个民族,辖6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共有2877户12856人,其中彝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

  自然状况。全乡地形崎岖,地貌复杂,山高谷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高山、二半山两个自然区。海拔在1800~3400米之间,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时数237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38.70千卡/年.平方米,无霜期220~230天。境内植被丰茂,生物多样性明显,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有万亩盘松、杜鹃、高山草甸,有如童话世界般的绿石林景观,被誉为“小香格里拉”,杜鹃花海、绿石林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经济发展。格萨拉彝族乡经济发展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支柱,岩上高海拔地区以种草养畜、中药材、优质土豆、羊肚菌、烤烟等种植为主,岩下片区以核桃、青椒、生姜、蚕桑、水产养殖为主,形成以“种、养、畜、果”一体的产业格局。其中格萨拉羊奶果、优质开心土豆、圆根萝卜酸菜、红骨羊、荞麦、燕麦、羊肚菌、松茸、鸡枞、牛肝菌等多种菌类已形成品牌效益,高山山泉水养殖鱼类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284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入库1.183亿元,完成工业投资入库2330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722亩,产量3761.3吨,种植烤烟4300亩,共收购烟叶12600担,

  历史文化。格萨拉彝族乡地名“格萨拉”由彝语意为“好玩好耍的人间天堂”,因此得名。境内主要民族为彝族。彝族人热情好客,彝族家里火塘上的锅庄视为神圣,不能脚踏或跨越。传承“举比起”(意为活着的老人做灵魂升天的法事)等毕麾文化。饮食上以牛、羊、猪、鸡等坨坨肉加上荞粑粑配圆根酸菜汤为主。彝族服饰以黑、红、黄为主,女性16岁以下只穿三色童裙,16岁以上就换穿五色百褶裙。

  旅游资源。格萨拉生态旅游区自2005年1月启动开发建设,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已建成游客中心和六个旅游功能区(跑马坪生态环境教育区、索玛格泽湿地生态旅游区、“天然园林”生态观光区、九道竹林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日都尼西高山牧场骑马牧羊旅游区、立石火普野营旅游区),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四川省十大康养旅游目的地”“四川省十大赏花旅游目的地”。在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外围,坐落着一座古德村麽些人古村落。古德村始建于明清时期,是攀枝花市唯一的纳西族聚居村和多民族和谐聚居区。古德村是“麽些人”聚居的古老村庄,S221毗邻而过,是北部盐源、木里等地进入攀枝花的必经之地。古德村“麽些人”旅游民俗古村落已打造有景观大门、三栋样板房、古村落内部道路改造和生态停车场、牛栏油茶吧、娱乐烧烤城、沿河栈道、麽些人文化陈列厅、麽些人婚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

  

 

审核: 罗庆   责任编辑: 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