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潭彝族乡
来源:攀枝花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3-02-03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大龙潭彝族乡为彝、汉族杂居的民族乡,地处仁和区东南部,东邻金沙江,与会理县隔江交界,南与仁和区平地镇毗邻,西连仁和区大田镇,北同仁和区金江镇相连。辖区面积242.8平方千米,境内多为山地,最高海拔2105米,最低海拔975米,立体气候明显,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7℃,年降雨量706毫米,同比增加55.8%,无霜期300天左右,辖6个村,有55个村民小组。2021年末,大龙潭彝族乡总户数4057户,户籍人口14956人,汉族人口5108人,占总人口的33%;少数民族人口10372人,占总人口的67%。
全乡以芒果、烤烟、蔬菜为主导产业,芒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约2.27亿;烤烟种植面积5300亩,产量15500担、产值达21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7300亩,产值达到4700万元。全乡围绕产业现状,利用气候特点、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新作物,新产业。大龙潭村依托三峡援建资金30万元,新发展火龙果产业100亩;干坝子村新发展青花椒产业1880亩;裕民村新发展牛油果800亩;拉鲊村新发展杨梅200亩,除此之外,羊肚菌、金桔等逐渐成为大龙潭彝族乡的农产品“新贵”。
境内金沙江大峡谷文旅资源禀赋优质,既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昆铁路遗存,又有拉鲊古渡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充分发挥这一文旅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金沙江沿岸农文旅项目融合发展,在上级部门的领导支持下,大龙潭彝族乡正聚力打造金沙江大峡谷观光游、古渡温泉休闲游、成昆铁路怀旧游项目,将旅游度假区打造作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有力抓手,引入户外旅游、水上运动等新业态,突出重要节点、重要景点的设计建设,打造一批吸引眼球、集聚人气的“网红打卡地”。2022年底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