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大龙潭彝族乡

来源:市民族宗教委     发布时间:2024-02-27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基本情况。大龙潭彝族乡地处仁和区东南部,东邻金沙江,与会理市隔江交界,南与仁和区平地镇毗邻,西连仁和区大田镇,北同仁和区金江镇相连。大龙潭彝族乡为彝、汉族杂居民族乡,辖区面积242.8平方千米,辖裕民村、拉鲊村、新街村、干坝子村、大龙潭村、混撒拉村6个村,有55个村民小组,4070户、户籍人口15099人(其中城镇户口5户,82人),总人口15714人,其中2023年出生112人。农业人口15017人,占总人口96%;非农业人口(含流动人口)697人,占总人口5%;汉族人口5186人,占总人口33%;少数民族人口10529人,占总人口67%。

  自然状况。大龙潭彝族乡境内多为山地,最高海拔2105米,最低海拔975米,立体气候明显,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0℃,年降雨量495.6毫米,同比减少40%,无霜期300天左右。并拥有金沙江、迤资河等水资源。

  经济发展。大龙潭彝族乡以农业为主,2023年,种植芒果面积达10.2536万亩,实现产量5万吨,产值1.5亿元;种植烤烟5300亩,产量16600担,产值2789万元;蔬菜播种面积14180亩,产量4.4万吨,产值约1.1亿元;种植火龙果面积达100余亩,产值约60万元;1000亩现代农业奶油果示范基地已开始初挂果,产值约10万元;生猪产量21613头,各类家畜(禽)存栏13.3万头(羽)。

  历史文化。辖区内拥有省级文保单位—成昆铁路拉鲊-花棚子段,是我国珍贵的工业文化遗产,也是传承三线建设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有自古以来中原地区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拉鲊古渡,三国时期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在此渡江;到三线建设时期,这里更是成为外界物资与建设者进入攀枝花的重要通道。这里还拥有一棵树龄超300年的攀枝花古树,已成为打卡式地标,吸引外来游客。

  2023年,坚持“文旅挑大梁”,金沙江大峡谷度假区拉鲊门户建设初具成效,以“温泉度假、休闲旅游、文化体验”为主导方向,已建成温泉康养示范民宿2家,已完成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项目核心区32户农房风貌升级改造、公共区域绿化项目、黑化景区内道路2km,修建茶马古道1.5km,安装太阳能路灯30余盏;游客接待中心、古树公园、排污系统项目、铁路游步道项目、古驿站锶泉山庄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力推动拉鲊村集体与国有平台公司合作运营景区管理,下一步参与景区收入分红,打造“共富”样板。布局芒果展览馆、零碳餐吧、亚热带优稀百果博览园、花卉博览园等景点,推动“产区变景区”,全面助力混撒拉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累计游客13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实现旅游收入400万元。

  社会事业。2023年,乡中心学校新入学学生119名,小学毕业学生107名,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学生参加四川省艺术人才大赛130余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表演节目《花灯锣鼓闹新春》《带我到山顶、不要怕》《弄堂记忆》分别荣获攀枝花市2023年中小学生艺术专场比赛一、二、三等奖,6年级在2024年1月参加全市义务教育均衡质量监测中,位列仁和区农村学校第2名。大龙潭彝族乡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站9个;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45人,其中执业医师(包含执业助理)14人,注册护士18人。2023年卫生院门诊(急诊)服务37558人次,收治住院患者763人次;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7个,共47名医务人员,全力支持卫生教育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妇女两癌筛查、女性“三查”、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等服务,完成重大传染病筛查5000余人,新增奖励扶助人员69人,办理生育服务证112人,完成孕前优生检查52对,完成率达10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免费健康体检率达100%。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4名新兵顺利入伍,完成国防动员潜力调查,年满十八周岁适龄青年兵役登记率达100%。大龙潭彝族乡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完成省级“百镇千村·助爱牵手”儿童关爱服务试点创建。

  

 

审核: 罗庆   责任编辑: 叶兴